2004年
包丽虹、蔡堂根:《大禹娶亲传说新解》[J],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04年,第06期,第81-84页。
宋宗祧:《开启三代的大禹》[J],《协商论坛》,2004年,第10期,第54-55页。
李小光:《大禹“铸鼎象物”考》[J]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,第09期,第67-70页。
段渝:《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》[J],《四川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04年,第05期,第110-116页。
冯广宏:《夏禹文化研究三题》[J],《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,2004年,第02期,第12-15页。
程平山:《夏代纪年考》[J],《中原文物》,2004年,第03期,第17-28页。
李可可、范颖、刘刚:《大禹治水的文化探寻》[J],《中国农村水利水电》,2004年,第06期,第42-44页。
未明:《大禹治水可能不是传说》[J],《中国地名》,2004年,第03期,第23页。
彭邦本:《禹娶涂山新探》[J]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》,2004年,第05期,第159-161页。
本仁:《新书<大禹世家>出版》[J],《中华医史杂志》,2004年,第01期,第31页。
刘玉娥、于向英:《夏王朝在中原崛起论》[J],《中华文化论坛》,2004年,第04期,第56-60页。
郑世龙:《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》[J],《学理论》,2004年,第07期,第30页。
贾海生:《夏代散文文献之总检讨》[J],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》,2004年,第02期,第60-71页。
金戈:《哲学观与水(二)》[J],《海河水利》,2004年,第06期,第62-64页。
李宗新:《浅议中国水文化的主要特性》[J],《北京水利》,2004年,第06期,第56-57页。
蔡凤书:《面目清新的<中国远古社会史论>》[J]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,2004年,第11期,第28-30页。
徐晓光、韦宗林:《上古苗族国家与法的雏形探微》[J],《吉首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04年,第03期,第115-119页。
缪雅娟:《关于中国文明形成的思考》[J],《中原文物》,2004年,第01期,第22-28+65页。
丰家骅:《息壤探原——从治水神话到求雨风俗》[J],《寻根》,2004年,第01期,第4-8页。
赵春青:《新密新砦城址与夏启之居》[J],《中原文物》,2004年,第03期,第12-16页。
佚名:《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》[N]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04年03月25日,第01版。
许顺湛:《寻找夏启之居》[J],《中原文物》,2004年,第04期,第46-50页。
顾万发:《“启居黄台之丘”及其相关问题考证》[J],《东南文化》,2004年,第06期,第49-51页。
李维明:《夏文化分布态势量化与信息初现》[J],《东南文化》,2004年,第03期,第14-20页。
姬乃军:《关于夏文化发祥地的再思考》[J],《考古与文物》,2004年,第03期,第48-50页。
方燕明:《登封八方王城岗遗址的聚落形态考察》[A],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编:《东方考古》第1集[C]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4年。
夏正楷:《豫西-晋南地区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环境背景研究》[A],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、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:《古代文明》第3卷[C],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4年。
宋国定:《论郑州地区夏商文化的时空框架》[A],郑州市人民政府、中国古都学会编:《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选编》[C],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04年。
裘锡圭:《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》[A],裘锡圭:《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》[C],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4年。
傅斯年:《夷夏东西说》[A],《史学方法导论》[C]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4年。